
“与传统满堂支架相比,我们这个台车每一仓管廊施工节约模板及支架的安拆时间约4天、节省人工费8400元。这样的话,为项目整体节约工期3个月,节省人工费220万元呢!”素有“土专家”之称的项目总工程师任宇宁站在呼和浩特电力隧道项目施工现场,指着隧道里的综合管廊的整体可移动式模板台车,低头心算一阵后微笑着说,“你瞧!动起来了。”
笔者看到,偌大的模板台车正携带管廊内模,利用槽钢和钢管进行焊接、通过双轴承铁芯聚氨酯定向脚轮整体滑动,平稳而有序。
“传统的组合支架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材料等,费时费力,整体性差,砼外观质量难以控制,14人3天才能完成模板支立。结合公司已有的自行式液压台车专利制作模板,反复对比计算的结果告诉我:如果‘动起来’就能加快作业速度,减少人机费用,经过我们多次实践,终于自行研制了这种重量较轻、移动便捷、钢模板清理十分方便的台车,动起来的好处可是多着呢!”任宇宁如是解释,谈吐风趣。
项目经理张德祥介绍,中标单价低、利润空间小,技术革新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2018年是四公局“发展质效年”,呼市集聚区项目自开工以来就将“科技创新铸精品,降本增效拓利润”作为项目管理一大举措,鼓励员工特别是一线技术人员立足现场实际,搞小发明、小创造,提合理化建议,撰写论文、工法和QC成果。
“效果还是很好的,利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相对于传统的满堂支架有效节约钢管及扣件的投入、节省安拆的时间,争取了施工时间,也节约了成本。”张德祥拍着任宇宁的肩膀连连点头。目前,该台车已申报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并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
“小台车拉动高效益,它让我们在提质增效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继续研究和探索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创新创效,让技术革新不断激活效益空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张德祥笑眯眯却目光坚定。
文/图 总承包分公司 李红艳